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3:09    次浏览
2000年,大学刚毕业的赵云亮辞别河南故乡,跟随打工大军一路南下最终抵达织城大朗。接下来的15年里,他通过自身勤奋努力不断提升,从一个普通的“打工仔”,成为了一家保险公司的部门经理,手下管着80多名员工,并实现了当初的梦想——在大朗成家立业,有车有房。一封“辞职信”让他升职了“人人都说,东南西北中,挣钱到广东。毕业后没多想,我就跟着南下打工的老乡来到了大朗。”说起为什么会选择到大朗赵云亮如是说。可是愿望很美好,现实却很骨感。到大朗后,赵云亮的第一份工作是进了一间加工首饰的小工厂,在那里迷迷糊糊地做了三个月,最后却只拿到了150元的工资。“当时人生地不熟,能有一个落脚的地方,有顿饭吃就很不错了。”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,赵云亮也只能这样忍受了三个月。后来,慢慢熟悉了大朗的环境后,赵云亮跳槽到一家生产手摇织机的工厂当了流水线工人。工作了不到半年,心高气傲的赵云亮觉得,以自己的学历水平,如果再这样做这些枯燥乏味的流水线的活,可能自己的命运永远都改变不了。于是,他下定了决心再次寻找一片适合自己发展的天空。但最后赵云亮不但没有离开这家工厂,反而一干就在那待了六年。究竟是什么让赵云亮有这样的决定呢?原来,在决定离开工厂前,赵云亮给老板写了一封信,把他对工厂在生产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管理的不足一一列了出来,和辞职信一起给了老板。“纯粹是年轻人的冲动,觉得当时的老板为人还不错,所以临走时想给他一点建议,让工厂有更好的发展。”赵云亮道出了写信的理由,可能也就是这封信的原因,还有平时赵云亮下班后一般留在宿舍看看书,让老板感受到了他与其他工人不一样。于是,工厂的老板就极力挽留赵云亮留下来,并且让他从流水线工人转到了管理岗位。“我是一个特容易被感动的人,别人对我好,我就会付出更多。”懂得知恩图报的赵云亮工作起来就特别的勤奋,他几乎每天是厂里最后一个走的人,可以说是“以厂为家”了。后来,老板几乎把工厂都交给了他去打理,他就这样一干六年。勤奋与坚持助他实现梦想世事万变,由于经济环境的急速转变,受困于资金和技术的困难,赵云亮所在的工厂在2006 年经济危机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关闭了。一切重新开始,赵云亮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再次做出选择。继续选择在传统的制造业中找工作还是往新的行业发展?经过再三的思量和比对,赵云亮决定再次一搏,选择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保险经纪行业。俗话说,“隔行如隔山”。况且在保险经纪这个行业,刚入行的新人基本上都是靠身边的亲人朋友的支持才能站稳脚。可想而知身在异乡的赵云亮要打开一个新局面有多大的困难。“我一没人脉关系,二没业务基础,三没口才。入行第一年,足足一年,我基本上都没有签到保单。”谈起第一年的艰辛,赵云亮的脸上还是露出了一丝苦涩。但越是困难,赵云亮越是不服输,为了找到客户,早上吃两个馒头,骑着自行车就出门了,中午能不吃的就不吃,几乎每天都是白衬衣出门,黑衬衫回家的。为了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,晚上赵云亮还坚持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,请教经验丰富的前辈。“为了向客户讲解我们的产品,有一个客户我前前后后去了他们家有二十多次,客户从最初的冷淡对待到现在成了我的好朋友。”就是靠着这股坚忍不拔的毅力,赵云亮慢慢开发了一批自己的客户,业绩也逐渐有了起色。两年后,赵云亮有了自己的团队,逐步走上了管理者的岗位。“坚持就是胜利,勤奋就是基石。”赵云亮一语道出了成功的秘诀,在保险行业,能够坚持下来的并不多,如果你能坚持五年以上,基本上你都会有自己的团队。目前,赵云亮管理着自己80多人的团队,在赵云亮的带领下,其团队的业绩始终排在公司前三甲,凭着出色的业绩,2013 年赵云亮入选保险行业期刊《保险生活》杂志封面人物。如今,赵云亮已经实现了当年的梦想,他在大朗成家立业有车有房。而且他还在酝酿新的角色转变,考取了国家注册理财规划师资格之后,未来的道路更是宽广。目前他不仅向自己团队成员传授经验,同时其他企业也会邀请他为销售团队和管理层授课。